赵信几乎是全盘的照搬,在跟仁宗的书信之中,甚至把康熙最后的立储于鼎后,都拿出来了。
这件事情,康熙的本意是,避免太子遭受到攻歼的,毕竟,立下的太子,成为所有人的公敌,哪怕你做的再好,有无数的继位者攻歼,他也会出问题,而伴随着太子失分,他的心态也就会发生变化,甚至为了皇位,不惜攻击他。
这件事情,或许会危及到仁宗自身的安全,只有悬旨匾后,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。
这也是有些聪明的,在短时间之中,想到的唯一的漏洞,那就是,只要在教学的进展之下,这些继承人经过了几年的学习,几轮的考核之后,成功的成为了准继承人,为了判定他们是否拥有执政的能力,几乎必然要进入到各个领域之中,以判定谁更加的优秀。
这同样是以前没有有过的,以前就算有太子,有的继承人,也有一些皇家的课程,那些课程多是一些儒家的,或者是有皇帝传授一些帝王心术。
以皇家的条件,以遍布天下的大儒,可是要么培养出来的,是一个不通庶务的书呆子,比如说,比较有代表的,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。
再或者,就是完全沉浸于帝王心术,挑拨离间,却把皇位和天下搞的一团糟。
这两者都不是大臣们希望的,大臣们希望的是一个对朝政了解,手腕成熟,推动着整个北宋向前发展的。
特别是那些参知政事们,他们的地位更高,见识更多,他们也已经从北宋目前的状况之中,看到弊端的存在,这也是皇帝推动范仲淹变法的根本原因。
一些大臣没有加入,就是因为,仁宗子嗣不旺,天知道皇帝还能够执政多久,20年已经在皇帝之中,算是很多的了,万一,那么争夺和波折就不可避免。
5年的时间不立储,只是培养继承人,这一点,没有人反驳,也没有办法反驳。
仁宗把立储放在了5年之后,可是现在仁宗才34岁,5年之后,也不过是39岁,正值壮年,而且仁宗的身体也米有什么问题,就算出问题了,以前是没有选择,现在有8个选择,大家推举就是了。
比起之前,只有赵昕一个,还体弱多病,经常传出不健康的皇子来说,这些从数百,甚至是上千宗室之中挑选出来,他们的身体是肯定没有问题,到时候选择一个最聪明的,健康的就可以了。
哪怕汝南郡王再怎么的不甘心,在所有人都已经同意的前提下,他也翻不出来什么浪花,大势所趋,甚至说,他连阻挡的能力都没有。
他这才明白,并不是仁宗失心疯了,仁宗非常的清楚,他早就打算好了,如果是之前,他提出让苗定的勋爵,甚至后面的侯爵,绝对会提出反应的,可是现在,军功在身,又有伯的名头,晋升为侯爵,几乎是没有任何问题,已经不需要他的支持了。
仔细回想起来,真的仁宗不跟他交易,他能够阻止么?
汝南郡王希望是,可是翻过头想了之后,最终的结果却是不是,没错,苗定这个身份,直接封伯,甚至是封侯,这有些一步登天,没有他汝南郡王的支持,实现的可能性不大。
可是这对于接下来的事情有影响么?仁宗不过是趁着这个,算计他了一笔而已。
苗定苗家嗣子的身份,又是贵妃的娘家,封个男,甚至是子有什么难度,保州兵变,他算是知情人,没有苗家庄,早就成功了,又何来这么一场风波,团练虽然是普通部队,可也算是正统的身份,团练使也是进入到文官武将序列,他们立下了斩首大功,升一两个级别,完全没问题。
汝南郡王哪怕事先知道,仁宗把一切的计划摆在他的面前,最多,也就是让苗定从保州候变成保州伯,区别大么?不大,可是他能够改变么?
大势所趋,以往根本没有可能染指皇位的人,现在有了可能,别说八分之一,哪怕是万一的可能,他们都会倾尽全力,实际上,这就是可怕的阳谋,从想到这个计策起,就无法改变,他完了。